海口金花村、攀丹村、文山村和三亞水南村被稱為海南四大文化古村,其中金花村、攀丹村已經被快速發展的海口市包圍蠶食,水南村臨近三亞崖州老城,這三座古村已經在城鎮化過程中失去了古村落原有的風貌,唯有文山村因地處偏僻,基本保留了原有的歷史風貌。
文山村坐落于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境內,向北離海口市30公里,向南離定安縣城一江之隔,從東線高速新坡出口處有水泥村道直通該村。始建于南宋末年的文山村,至今已有千年歷史,“古村綠島浮水坡,繞村碧綠彎月河;進士宅第解元巷,牧童爭唱八景歌。”。
如今村中保留的周氏老祠堂最令人印象深刻。
據族譜記載:宋代寶祐三年(1255年)1194年渡瓊始祖周秀梅(祖籍福建莆田)的第四代孫(解元登進士)周榘遷居于此,成為文山村的開村始祖。文山村是海南周氏的主要發源地,耕讀傳家八百余年。
堂門口白紙黑字書寫“父子翰林院,兄弟進士科”。一般當年家中有人離世才用白紙黑字寫對聯,不知周氏宗祠為何如此?
老祠堂一共三進院,院內雜草叢生。
屋內空空蕩蕩,地上殘留紅色的鞭炮紙屑。
雖破敗,但整體結構尚好,整座建筑古樸大氣,應該得到更好的保護。這樣的建筑才能留得住鄉愁,才是理想的鄉村家園。
正可謂:
輝煌家史楹聯說盡,無情風月殘垣道來
翰林還留一舊院,進士不知進誰家